DTD的作用是什么?什么是怪异模式?什么是标准模式?二者有什么差别(举例)?产生的历史原因是什么?使用时需要注意什么?

3 min read

DTD的作用是定义XML文档的结构和限制,它规定了文档中可以使用的元素、属性、实体等等。

怪异模式是指在HTML文档中没有正确地定义DTD或DOCTYPE的情况下,浏览器会默认采用怪异模式来解析文档,这种模式下浏览器会出现一些不兼容、不规范的行为。

而标准模式是指HTML文档中正确地定义了DTD或DOCTYPE的情况下,浏览器会按照标准规范来解析文档,使得文档的渲染和交互行为更加统一和规范。

二者主要的差别在于标准模式下浏览器会更严格地根据标准规范解析文档,因此可以减少浏览器之间的差异和不稳定性。而在怪异模式下,由于浏览器的默认行为不太规范,因此会导致兼容性问题和一些不确定的表现。

产生这个历史原因,大概是早期HTML标准尚未制定完善,各浏览器对于标准的理解和实现也不一致,因此采用怪异模式来兼容早期的页面和浏览器。

使用时需要注意的是,正确地定义DTD或DOCTYPE是保证文档处于标准模式的重要手段,同时注意兼容各种浏览器的行为差异。此外,还要注意避免使用过时的HTML标签和属性,切勿滥用和误用,以免影响文档的解析和渲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