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不落公司的兴衰——读《西班牙帝国1492-1763》

7 min read

1492年西班牙的天主教双王(卡斯蒂利亚女王伊莎贝拉和阿拉贡国王费尔南多)把伊比利亚半岛上的伊斯兰王国彻底驱逐,结束了持续800年的收复失土运动,同时资助哥伦布发现了美洲。1516年女儿胡安娜与她的儿子,哈布斯堡王朝的卡洛斯一世,共治西班牙。1519年卡洛斯当选为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继承的土地除了西班牙和美洲,还有半个意大利、半个尼德兰、部分非洲加上菲律宾,成为“日不落帝国”。

西班牙这个贫穷的,人口稀少的小国,凭着“天主教之矛”的威名和婚姻继承,一跃成为疆域20倍于古罗马帝国的全球性大国。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肩负起了维护欧洲天主教信仰统一的大任,国内有宗教裁判所,海外有美洲殖民地传教事业,在东方与奥斯曼帝国作战,在南方与北非穆斯林作战,在北方与新教的尼德兰和德意志作战。1588年一位身居澳门的西班牙修士建议用四千名日本基督徒武士征服中国。

1568至1648年与尼德兰的八十战争的失败,让西班牙失去了税收的主要来源,荷兰独立成为海洋强国。1588年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英国和荷兰并列成为海上霸主。1648年结束的欧陆三十年战争让法国取代哈布斯堡王朝成为陆上霸主。1701至1714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战,英军攻入马德里。(英军统帅约翰·丘吉尔差点攻入巴黎,被英国议会叫停,法国的霸权被撼动)。西班牙沦为法国的被保护国,失去了在欧洲的哈布斯堡王朝领地,法王路易十四的孙子腓力五世继承了西班牙王位。英国获得了在美洲贩卖奴隶的优先贸易权,并割占了直布罗陀。

在这200多年的西班牙-哈布斯堡帝国时期,西班牙人在军队中只占少数,经常不超过1/10。帝国的建立之所以可能,靠的是整个基督教世界的精神资源和物质资源的支持,其中有罗马教皇的祝福、十字军税和罗马教会的税收、犹太人和意大利金融家的支持、英法意的富商、葡萄牙的航海技术、意大利德意志的炮兵,等等。西班牙帝国就像是一个多方参与的国际企业,是“全球化”经济的首个实例。

不幸的是,国际合作的广度恰恰削弱了西班牙的技术创新能力。帝国用它从美洲取得的黄金和白银来购买商品并雇用外国专家为本国服务,大部分白银通过贸易流向欧陆和英国,也包括中国,却在西班牙造成通货膨胀,打击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西班牙为了海外扩张增加税收加剧了本国底层人民的贫困,穷兵黩武让西班牙先后于1627年、1647年和1652年宣告破产。为了转移民间矛盾,西班牙不断驱逐在本岛居住了800年的业已改宗基督教的摩尔人和犹太人,造成技术工人和本国金融家的流失。

当英国割占直布罗陀的时候,路易十四告诉他的孙子国王腓力:有些时候,一个人必须懂得如何失去。当帝国再也无法给各国的金融家和冒险家提供军事保障的时候,西班牙必须放弃这一桩全球化事业。

总之,西班牙帝国的兴衰不仅反映了军事力量、经济实力和行政能力的变化,还反映了西班牙的文化、社会和政治体系的固化和限制。西班牙曾经是一个兼容并包、开放自由的国家,但是随着逐渐沉溺在海外收复失地和宗教战争的泥淖中,它逐渐变得孤立僵化、专横封闭。因此,在“全球化”的21世纪,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国家的强大和长远发展,不是单纯依靠一种力量或一种精神财富所能够实现的,而是需要多方面的配合与整合,需要的是成熟、开放、合作的国际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