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指标是占国际结算的比例,为了扩大这一比例中国采取的手段主要有两个:一是国家间合作,建立签署人民币结算协议,二是进行货币互换。
中国与俄罗斯的合作,凸显了人纸贸易逆差问题。以人民币结算的情况下,过去一年多,俄罗斯对中国的出口额几乎增长了50%,这让俄罗斯迅速积累了大量的人民币贸易盈余,成为离岸人民币的第三大市场,仅次于中国香港和英国。可是,俄罗斯不仅需要中国的商品,还需要相当多西方国家的商品,这些必须用美元或欧元来支付。在欧美的制裁下,俄罗斯最便捷的获取美元或欧元的方式,就是在人民币离岸市场上用人民币换美元。手握大量人民币的俄罗斯持续、大量的抛售,必然会造成人民币汇率贬值。
目前中国已经在堵这个漏洞,中国银行已经宣布限制俄罗斯客户与美国、欧盟、瑞士和英国银行之间的人民币交易,而这决定一半是自愿,一半是迫于欧美的压力,所以,只是限制和影响涉及中国银行作为俄罗斯客户代理银行或中介银行,如果资金从俄罗斯转移到第三国,俄罗斯客户仍然可以在中国银行的网络内部进行人民币转账。如此看来,孝子贤孙的说法一点不为过。
如果说逆差带来的贬值还有客观原因,毕竟得到了所需的资源,那中国则自己又在作死的道路上迈了一大步。人纸的国际化很大一部分靠的是所谓货币互换,而货币互换的本质是一种套利工具,协议国可以按协议利率借到低成本的人民币,省去拆借成本更高的美元,阿根廷这种国家的操作更具代表性,即拿到互换的人民币,一部分用于进口中国商品,一部分抛售到离岸市场换美元。在中美利差加大的当下,任何一个国家不这么才是政府的失职。
人民币贸易逆差叠加货币互换协议,使得离岸的人民币体量越来越大,而人民币结算积累越多,则人民币贬值的压力越大,人民币越贬值越没有人愿意持有,又反过来导致人民币被抛售,如此循环,维持币价的压力都由中国政府承担,代价都由中国人们支付。以上这些都只是在讨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上的一个比重增加的问题,如果真要国际化那必然可以自由交易,即脱离管制,至少离在岸不分,但目前不是,也看不到可能的希望。
因此,就现状而言,如此恶行循环下去,人民币国际化的美梦必然破灭,人民币汇率继续跌也是没有救的事情,没有能从根本上解决的办法,因为解决的办法是国内无法承受的代价。至于这梦还能做多久,要看中国政府的金融管控能力和决心。我估不了这个临界点,这不是个正常的政府,我唯一能做的是管住手不在这时候碰人民币,尽可能多的配置黄金、美元资产。
然而,无论如何在岸的人民都将承受以美元计价的资产贬值,却算不清这多大程度上影响通胀。
人民币的国际化确实面临一些挑战,但并不能说它已经破产。事实上,人民币的国际化仍然在稳步推进,尽管进展可能不如预期。
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确实会面临一些问题。首先,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指标是占国际结算的比例,这需要与其他国家签署人民币结算协议和进行货币互换。然而,人民币贸易逆差问题可能会导致人民币的持有者抛售,从而对人民币汇率造成负面影响。此外,一些国家可能会受制于美元或欧元的制裁,从而限制它们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
中国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来应对这些问题。例如,中国银行限制了与美国、欧盟等国家的人民币交易,以防止俄罗斯持有人民币进行抛售。此外,中国也在加强金融管控,以控制人民币的汇率波动和资本外流。
虽然人民币国际化可能进展缓慢,但中国政府仍然有能力和决心推动这一进程。尽管存在一些困难,但并不能说人民币的国际化已经失败。人民币的国际化仍然具有长期的战略意义,并且可以为中国提供更大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
总的来说,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仍在继续,虽然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中国政府正在努力应对,并有望取得进一步的突破。因此,说人民币的国际化已经破产并不准确。